案情
分歧
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本案借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关键是看借款是否系用于夫妻共同生产经营。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的“用于夫妻共同生产经营”,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应正确理解共同性。共同性是指经营行为系基于夫妻共同意志之意。审判实践中,各地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之间,对共同性的理解亦常存差异。一些观点认为,认定夫妻“共同”经营,要求夫妻双方均参与经营管理,否则即为不具有共同性。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对“共同性”的理解过于狭隘,不符合中国家庭生产生活的实情。在以经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中国家庭中,常为一方在外赚钱养家,一方在内操持家务,但一方在外所得收入是家庭主要生活来源,也是形成家庭资产的主要资金。自古便有“男主外,女主内”之说法,可见一个家庭的内外分工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家庭成员基于隐形的默契而形成的契约,不同的分工不造成夫妻地位的差别,均系为共同的家庭而分工协作,目的是为了整个家庭更加幸福。故夫妻虽有分工,但该分工系共同意志所定,应理解为一方的经营系概括在夫妻共同意志内的。若认为夫或妻未直接参加共同的经营管理,便不构成共同经营,则是对现有的整个家庭财产制的推翻,也将对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综上,笔者认为,对共同性不应理解为只有夫妻均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才构成,而要适当地放宽理解,夫妻一方的正当经营性行为所借款项,应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其次,应科学理解经营性。《解释》中对“生产经营”并无明确定义。有观点认为,生产经营应理解为个体工商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户或其他有实体经营组织的经营行为。笔者认为,法律法规关于生产经营并无明确规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决定了无法对生产经营行为作固定的定义或列举,基于对生产和发展的鼓励,应当认为任何从事合法的、不违背公序良俗的营利性行为均可认定为生产经营,包括自谋职业、创业行为,只要其是从事法律允许范围内正当营生,均可认为是经营性行为。法律虽定于当下,但其应当具有预见性、包容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是无法完全被预测的,我们无法完全列举,甚至无法完全概括归纳,法律没有明确的定义时,我们应当从科学包容的角度对生产经营行为作科学合理的理解。
最后,实际“用于”是关键。司法解释规定中,以实际用途的性质作为衡量是否夫妻共同债务最后的认定标准,并明确相应的举证责任在于出借人,因此当出借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应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即承担借款不能被认定为借款人夫妻共同债务的风险。但实践中关于“用于”之理解亦非毫无争议。有观点认为,应当作形式审查,只要借款借据中约定了借款的用途是用于共同生产经营,作为债权人无法也无需做过多审查,即便实际用途并非用于共同生产经营,亦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笔者认为,《解释》的规定系根据借款实际用途作为衡量借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判断依据,因此不能以约定用途为考量。但即便如此,实际用途亦应作符合常理常情的理解,若该借款并非直接用于夫妻共同生产经营,但用在了对生产经营有关联的辅助事件或为生产经营作准备的相关阶段中,即借款用途与生产经营相关联,都可以认为是用于共同生产经营。
《解释》发布后,部分法律从业者的理解过于偏激,认为其彻底改变了原来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原理,但实际上《解释》第一条并非新意,夫妻双方在借条中共同署名本就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若理解为共同债务需要共同署名,则与司法解释本意和社会实际不符。
综上,《解释》是对此前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中相关问题的进一步重申与明确,且对举证责任进行了进一步划分。但并非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就此已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认定标准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举证责任的分配。在举证责任既定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根据社会交易习惯、中国家庭传统经营模式、社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等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符合情理的裁判,以不偏不倚地保护出借人、借款人及非举债配偶一方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
老婆在家为儿子购买婚房贷款,其时身为海员的丈夫在外打工,因贷款未能按期偿还引发诉讼,丈夫声称其不知情不应承担责任。此案审理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1月16日发布《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由此产生对案件处...
【裁判要旨】夫妻一方对外借款,所借款项汇入其配偶担任股东或管理人员的公司账户的,在此情况下,应认定该借款实际系用于了夫妻共同生产经营。即夫妻另一方不论是作为家庭成员,还是作为公司的股东均享有收益,故其应承担共同还款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
来源|选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090.问: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对外负债,所借款项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债权人能否要求夫妻双方连带偿还?答:夫妻双方需要共同偿还...
《民法典》施行已经一年九个月了。让我们来看看法律法规,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正如美国一个学者所说,因婚姻而产生的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民事活动中负债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了改变,负债已是很平常的事,因此审判实践中...
夫妻闹离婚,双方均拿出多笔债务要求对方偿还。近日,通州法院审结此案,因无证据证明各自所借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故法院对于双方各自要求所欠债务由对方负担的请求不予支持。通州法院漷县法庭井龙法官表示,为了防止虚假债务,如果将夫妻一方的债务认定为...
【关键词】夫妻共同债务 家庭日常所需 司法认定【内容摘要】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应指通常情况下必要的家庭日常消费,主要包括正常的衣食消费、日用品购买、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各项费用,是维系一个家庭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开支。在审判实际中,法官应当综合考虑...
现实中,由于购房时间、资金来源、还贷情况、产权登记等情形不一,又与夫妻共同财产制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多种房屋类型,使得离婚案件中房屋产权的认定及分割极为复杂。 现根据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同时结合司法实践及最高法院资深法...
【摘要】《司法解释(二)》第24条存在三大错误与保护债权人的虚假功能,之后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支持第24条的内外有别论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决定论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等理论也无法自圆其说。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一、离婚财产分割: (1)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应均等分割。也就是说,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 (2)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