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该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属于加重处罚情节。在具体案件中,行为人要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事实,还需对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然而,交警对行为人责任的认定过程中会考虑有无逃逸等情节,根据最高法公报案例的观点,如果交警对行为人责任的认定过程中已经评价了逃逸的情节,则不能在刑事责任的认定中重复评价该情节,适用加重的法定刑。
原公诉机关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龚**,男,1980年1月19日出生于安徽省**,汉族,初中文化,农民,住**。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于2014年6月10日主动到**公安局投案,次日被**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24日被**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次日由**公安局执行逮捕,同年7月3日被**公安局取保候审,同年8月21日经**人民检察院决定重新取保候审。。
安徽省**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龚**犯交通肇事罪一案,于二O一四年十一月六日作出(2014)*刑初字第**3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龚**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通过阅卷,讯问上诉人,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认定:2014年*月*日*时许,被告人龚**超速驾驶***号白色江淮牌货车沿X041线由西向东行驶至十字路口时,与被害人张某某无证驾驶的由南向北行驶的***号铃木牌两轮摩托车发生碰撞,该事故致两车受损,张某某当场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张某某因车祸致严重颅脑损伤死亡。经交警大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龚**负事故主要责任。经调解,龚**与张某某近亲属达成调解协议,龚**赔偿张某某近亲属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326000元,取得张某某近亲属谅解。另查明,龚**肇事后拨打电话报警,后逃离事故现场,并于当晚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原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接处警情况登记表、户籍证明、驾驶证、机动车信息查询单、到案说明、事故认定书、死亡证明、调解协议、赔偿凭证、谅解书、通话记录、社区影响评估意见书,司法鉴定意见书、法医学尸检报告,事故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方位图、现场照片,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证人江某、陈某、欧某、郑某证言等。被告人龚**当庭对此亦无异议。
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龚**驾驶机动车辆在公共道路上超速行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且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予惩处。龚**肇事逃逸后又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属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能积极赔偿被害人近亲属经济损失,获得被害人近亲属的谅解,依法可酌情从轻处罚。龚**所居住的社区证明对其适用缓刑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依法可适用缓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龚**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龚**上诉称:1.其在案发后已经主动报警及拨打120急救电话,后因害怕遭被害人亲属殴打离开现场,不是逃逸。2.其具有投案自首情节,并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亲属谅解。综上,原判对其量刑过重,请求二审依法对其从轻判处。
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2014年6月10日,上诉人龚**驾驶机动车辆,交通肇事致被害人张某某死亡的事实,由经一审庭审举证、质证,查证属实的书证、物证,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及被告人龚**供述等证据证实。二审期间,上诉人龚**未提供影响本案事实认定的新证据。因此,对一审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本院予以确认。
对于龚**的上诉理由,经查,1.本案系2014年*月*日*时*分,手机号码为130×××××的匿名电话拨打110报警,而龚**使用158×××××的手机于同日*时*分拨打122报警。其在事故发生后并未于第一时间及时报警。2.其供述在报警后,因为害怕被派出所关起来,因而没有及时投案。3.其在报警后弃车离开现场,未在现场等候公安机关处理,并关闭手机,交警出警到达现场后,无法与其取得联系。综上,足以认定其在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离开现场,虽然之后又向公安机关投案,但其事后终止逃逸并不影响对其逃逸行为的认定。对于其投案自首,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等情节,原判对此均已经予以认定。综上,其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对于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龚**驾驶机动车辆在公共道路上超速行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且肇事后逃逸,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条之规定,以被告人龚**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的判决,经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的,需同时具备负事故全责或者主要责任,行为人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就本案而言,交警部门就是根据龚**驾驶机动车超速行驶并且在事故发生后弃车离开现场认定其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即龚**弃车离开现场的行为是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原判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认定龚**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且系交通肇事后逃逸,显然是对其逃逸行为重复评价,属于适用法律错误,依法应予纠正。
二审法院认为: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驾驶机动车辆在公共道路上超速行驶,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且在事故发生后弃车离开现场,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应予惩处。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但适用法律有错误,依法应予以改判。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安徽省**人民法院(2014)*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即被告人龚**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二、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龚**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来源:网络
交通造势逃逸怎么处罚 一、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 肇事者违章肇事如果只是致被害人轻微伤、轻伤或者只是造成了牲畜(如猪、牛、羊等)死亡的后果,财产损失数额不大。此时如果肇事者逃逸行为本身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肇事者不构成犯罪,对...
导读: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逃离事故现场的,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社会大众普遍认为行为人的驾车撞人行为理应负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殊不知,交警部门在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时会综合、全面考虑事故发生的...
指导案例1450号王某华、陈某华交通肇事案——车主指使驾驶人员逃逸致被害人遭连环辗轧死亡的刑事责任认定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某华,女,1972年×月×日出生。2019年11月29日被逮捕。被告人陈某华,男,1966年×月×日出生。2019年8...
裁判要旨肇事者在交通事故受伤后被送往医院救治,在医院救治过程中无法定事由或者正当理由擅自离开事故发生地,其行为应当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案情2016年11月14日23时许,被告人吴某无驾驶资格驾驶一辆无牌证二轮摩托车,从海丰县可塘镇往海...
1裁判要旨肇事者在交通事故受伤后被送往医院救治,在医院救治过程中无法定事由或者正当理由擅自离开事故发生地,其行为应当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2案 情2016年11月14日23时许,被告人吴某无驾驶资格驾驶一辆无牌证二轮摩托车,从海丰县可塘...
裁判要旨肇事者在交通事故受伤后被送往医院救治,在医院救治过程中无法定事由或者正当理由擅自离开事故发生地,其行为应当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案 情 2016年11月14日23时许,被告人吴某无驾驶资格驾驶一辆无牌证二轮摩托车,从海丰县可...
交通肇事(我们只考察构成犯罪的案件)逃逸案件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由此给交通肇事嫌疑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为了说明问题,先看以下几个案例。 ...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处理方法(一)、《刑法》规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
交通肇事后先移车后救助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一)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不履行法定的抢救伤员与财产、报案、接受处理的义务,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
【案情】刘某酒后驾车返回家的途中,因操作不当,与同向步行的王某相撞,造成王某当场死亡、车辆损坏的事故。刘某系干部,为逃避法律责任,让其表弟通知其朋友许某进行顶替,事后许某被他人检举而案发。 【分歧】本案中,对于刘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