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医疗合同纠纷上诉案。消费者坚持认为,美容中心未经授权便更换了首席外科医生,这构成了欺诈行为,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该美容中心认为,它从未与消费者任命主刀医生,并且已根据诊断和治疗计划履行了其医疗服务合同。
案例详细信息: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消费者未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双方均已同意首席主刀医生。美容中心不构成欺诈。将判决书更改给美容中心不必承担退还一项赔偿和三项赔偿的责任。
三次登门为整形,以为主刀是院长
在网上看到美容中心的广告后,李女士想知道自己是否还能通过微整形手术使自己更完美。她三次访问美容中心进行现场咨询,并商定了整容方案。
2019年4月19日,李女士在美容中心接受了“隆鼻整形术”,并为此支付了人民币29,800元。
手术完成已经半年了,但李女士意外地得知,整形外科的主要外科医生是张医师,而不是她在美容中心的广告中看到的院长俞医师。便于2019年10月25日向美容中心质问此事。
李女士被告知,主任医师确实是张医师,而俞医师只是一名医疗助手,没有鼻整形的资格。李女士认为自己受骗了,于是将美容中心带到法院,要求她退还整容费,并承担三倍的赔偿责任。
李女士认为,她是在看完美容中心的广告后来到美容中心主任于医生的。在会诊期间,她还与俞医师谈了有关手术的问题,但后来被告知俞医师没有进行隆鼻手术。美容中心作为营利组织,没有达到所承诺的资格,即构成欺诈。
为此,李女士向美容院的移动客户端推广首页上的屏幕截图以及手术半年后她和俞医师的部分录音提交了初审法院。
一审法院根据本案证据和俞医师没有客观地向李女士提供外科医生服务的事实,裁定美容中心为欺诈行为,并裁定美容中心应承担惩罚性责任。赔偿责任“退还一赔三”。
美容中心拒绝接受,并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法智普法】怎样认定经营者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方式进行判断。一般而言,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经营者行为是欺诈消费者。
二审:约定主刀证据不充分
从本案确定的事实来看,美容中心具有相应的医疗美容机构和人员资格。李女士也没有反对医学美容设备,药物和整容手术计划。美容中心已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并基本遵守相关管理规定。
因此,二审法院认为,美容中心并不构成经营者为李女士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欺诈行为。
上海一中院遂作出如上改判,但鉴于美容中心在本案中自愿退回李女士“综合鼻整形术”相关费用29,800元,与法不悖,上海一中院在本案中一并予以处理。
发改委价格欺诈处罚 一、《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称作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
价格欺诈专柜价定义是怎样的专柜价一般是指,商品的价格标签上的商品原价,或物价局等国家法定机构核定的价格。在天猫商城中,有些商品无前述两种价格,仅有天猫线上销售且标注价格,这种情况下专柜价是指在各主分会场活动开始前2个月内,该店铺在天猫商品详...
价格欺诈的法律赔偿是怎样的一、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
实践中,对诈骗犯罪进行认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等等。那么大家知道该如何认定诈骗罪吗?而诈骗罪认定标准又是怎样的呢?瑞律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一、怎么认定诈骗罪(一)客体要件,...
不算诈骗,但你的车有可能被拍卖偿还贷款车贷逾期一个月,金融公司认定为贷款诈骗,是怎么回事只要不是恶意就不是属于金融诈骗,可以找相关的人员咨询一下。欠车贷金融公司一直联系不了我会怎样,是不是构成诈骗罪。欠车贷金融公司一直联系不上,一般属于民事...
价格欺诈起诉的程序是怎样的1、原告起诉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
一、诱导消费可以认定为消费欺诈行为吗大多不可以。一般的诱导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因为营销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消费打算的人进行消费,或者使消费愿望不是很强的人进行消费,特殊情形下对于老年人或者小孩等弱势群体的诱导可能构成不道德的销售行为,...
如何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
【裁判要旨】经营者应当举示证据证明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在销售前不存在质量问题,否则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消费者应当举示证据证明经营者明知产品存在质量缺陷而欺诈销售,才能要求经营者三倍赔偿。【基本案情】2015年2月15日,刘某某为个人消费所需...
欺诈消费者管理办法是怎样的第一条为依法制止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保护消费者为生活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