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说明理由。
你正当理由的法院可以训诫,罚款甚至不予采纳。
你所引用的条款是于2012年8月31日进行了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六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全文为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
该条的意思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及时提供证据,逾期提供证据的,要向法院说明逾期提供的理由,如理由成立,人民法院应予采纳。
其立意在于约束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确有理由不能提供的,可以逾期提供证据,有利于司法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
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后提交的证据是新的证据,则法院采用该证据并据其做出判决的行为是合法的。
如果该证据不是新的证据,当事人超过举证期限举证法院仍采纳则是不合法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据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
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但同时《民事诉讼法》中又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所谓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得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因此,法院的行为是否合法应根据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的证据是否符合新的证据的规定而确定。
相关法律依据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
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
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
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三十八条 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
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
第四十一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当事人能否及时举证,能否正确举证,其举证能否证明其诉讼主张,能否为法院所釆纳,是其胜诉或败诉的关键所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
一般情況下,大多数当事人都能在法律规定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但个别情况下,有些当事人未能在法律规定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而在逾期后提交证据材料,对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当如何处理,结合审判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区分不同情形,分别处理。
一、责令当事人说明理由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在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时,人民法院首先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这是法定程序,对人民法院而言,既是人民法院法定诉讼权利,也是其法定诉讼义务。
人民法院必须责令当事人说明理由,人民法院没有责令当事人说明理由,同时也没有对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予以审查、质证,未查明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所能证明或不能证明的案件事实,却对案件作出了相应裁决,当事人不服,并以此为由上诉的,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该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可能与案件相关事实以及裁决结果存在利害关系,二审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之规定,经审理后可以以一审法院未查明该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与案件相关事实的关联性为由,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决;或者认为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对于当事人而言,说明其逾期举证的理由,是当事人法定义务,当事人必须说明其逾期举证的理由。
当事人未说明其逾期举证的理由,或者说明其逾期举证的理由不成立的,产生以下几种法律后果。
即人民法院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审理后,区分不同情况,将分别作出处理。
即釆纳或不予采纳该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
釆纳的,同时应当对逾期举证当事人予以训诫和罚款。
当事人说明其逾期举证的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亦应分别作出处理。
釆纳或不予采纳该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釆纳的,不应对逾期举证当事人予以训诫和罚款。
二、人民法院釆纳逾期证据材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和裁决民事案件,应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法定原则,而事实来源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
人民法院必须对所有当事人提交的全部证据材料包括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审理,才能查明全案全部事实,进而对案件作出裁决。
同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凡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人民法院都应当收集和审理,并予以采纳或不予釆纳。
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其形式內容合法,具备证据三性,能够证明案件相关事实,支持当事人诉讼主张或者抗辩意见,或者反驳对方当事人诉讼主张的,人民法院均应审理查明后予以采纳,并作为裁判案件的证据。
当然,人民法院仍应责令当事人说明逾期举证的理由,至如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并不影响人民法院对该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审理并予以采纳。
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以事实为依据审理和裁决民事案件这一法定原则。
当然,该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当事人因其未在举证期内举证,而又末说明理由,其行为实际妨碍了民事诉讼,应对其予以相应惩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对其予以训诫和罚款。
三、人民法院不釆纳逾期证据材料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经审理查明有下列情形的,不予采纳。
1、该证据系当事人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其证据取得和来源不合法;2、该证据内容违法,为法律所禁止;3、该证据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4、该证据与案件事实无关联性;5、该证据系当事人伪造的。
当然,人民法院对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不予采纳的理由。
人民法院未釆纳的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当事人以此为由上诉的,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作出处理。
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理,就全案而言: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仅就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而言: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该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可能与案件相关事实以及裁决结果存在利害关系,二审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之规定,经审理后可以以一审法院未查明该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与案件相关事实关联性为由,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或者认为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人民法院应当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予以庭审质证
笔者认为,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包括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在开庭审理时,应当全部进行质证。
同时,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说明逾期提交证据材料的理由。
无论当事人是否或拒绝说明逾期提交证据材料的理由,人民法院均应对其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予以庭审质证,并作出是否采纳的裁决。
其理由是:1、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或有正当理由未在法定期限或指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其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当然应予以庭审质证。
2、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可能对案件事实以及裁决结果有影响。
人民法院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予以庭审质证,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和正确裁决案件。
3、人民法院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和其他证据材料一并开庭审理质证,并根据质证结果,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和其他证据材料一并作出采纳或不采纳的相应裁决,有利于当事人息诉服判。
如果人民法院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不予以庭审质证,当事人可能因此不服而提出上诉。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材料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
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笔者认为,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其能否证明案件事实和支持当事人诉讼主张、或者反驳对方当事人诉讼主张,只有而且必经开庭审理,通过各方当事人质证后,才能确定该证据材料与案件及诉、辩双方当事人诉讼主张的关联性,进而决定采纳或不予釆纳。
因此,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也应当在开庭审理时进行质证。
以便查明案件全部事实,从而正确裁决案件。
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如果不组织质证,有可能使部分案件事实得不到査明。
根据证据规则,末经质证的证据材料,不得作为案件裁判依据。
而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存在几种可能性,即可能与案件无关,也可能与案件有关。
是否有关,只有开庭审理进行质证后才能确定。
人民法院未经开庭审理质证,或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不组织质证,意味着人民法院单方面主观意断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与案件无关,或不予采信,或将逾期证据材料排除在案外,对该部分证据所涉及的案件事实未开庭审理予以查明。
不仅违背人民法院裁决民事案件以事实为准绳之原则,同时也相应剥夺了当事人举证质证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相予盾,应当修改或矛以废除。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人民法院)
第一,当事人提起诉讼,应当先提交起诉状,根据对方人数提交相应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当写明双方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住址;如果是单位,应当写明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起诉书正文应当写明答辩状、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尾部应当签名或者加盖公章。其次,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时应提交以下材料:1。原告主体资格材料。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原件及复印件;企业作为原告,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材料。3。证明原告主张的证据。三。当事人向法庭提交......
行政诉讼中原告逾期举证如何处理?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原告作为起诉方,有义务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以便被告进行反驳。然而,有时候原告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逾期提交证据,这种情况下,原告的举证能力就会受到质疑。那么,行政诉讼中原告逾期举证如何处理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如果原告逾期提交证据,是否还可以继续进行诉讼呢?答案是肯定的。 行政诉讼法对于原告逾期......
行政诉讼中原告逾期提供证据判例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原告作为行政相对人,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事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原告可能会逾期提供证据。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法律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行政诉讼中原告逾期提供证据的判例,来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案例回顾: 在2018年,张某因认为某政府部门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于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张某在案件截止提交证据的期限前并未提交证据。后来,法院通过对相关证......
一般情况下,拖欠货款属于民事合同纠纷,可以通过起诉维权。以下是拖欠货款的起诉流程: 1 .当事人起诉时,应先提交起诉书,并根据对方人数提交相应份数。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当写明双方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当写明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起诉书正文应当写明请求事项、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尾部应当签名或者加盖公章。 2。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应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材料。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原件及复印件;企业作......
法院欠款起诉流程:1。当事人起诉时,应先提交起诉书,并根据对方人数提交相应份数。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当写明双方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当写明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起诉书正文应当写明请求事项、起诉的事...
法院欠款起诉流程: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
被告逾期举证在开庭之日拿出证据-被告逾期举证在开庭之日拿出证据有效吗 尊敬的法官: 您好!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对原告的起诉内容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第一,一方当事人提起诉讼,应当先提交起诉书,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相应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当写明双方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当写明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起诉书正文应当写明请求事项、起诉的事...
欠款起诉的流程: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
对于欠钱不还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若借条/欠条有约定管辖地,则按约定执行;若没有约定,则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民事诉讼时需准备:民事起诉状,对方身份证复印件(企业则为营业执照...
民间借贷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之一。任何人都会遇到突发情况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资金不足。这时候就会发生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纠纷也是最容易发生纠纷的。那么,民间借贷纠纷如何起诉呢?民间借贷纠纷如何起诉:一、一方当事人提起诉讼时,应先提交起诉...
被告逾期举证原告是否可以拒绝?被告逾期举证原告是否可以拒绝辩护?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方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提交证据。如果被告方逾期提交证据,原告方是否有权拒绝辩护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方应当...
一般情况下拖欠货款属于民事合同纠纷,可以通过起诉维权。下面是拖欠货款的起诉流程: 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
法院欠款起诉流程: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