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珠宝首饰网店中,但究竟有没有人通过发现所购买商品是假货,从而获得假一赔十的赔偿则不得而知。那么,法律实务中,对此种假一赔十的承诺该作何处理呢,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法律规定呢?
一、假一赔十的承诺能否成为买卖合同的一部分?
买卖合同作为典型的双务合同,其订立一般需要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实现,也即一方发出要约,另一方对该要约作出承诺。在买卖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商家会作出两种行为,一种是要约邀请,另外一种是要约。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而要约则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是买卖合同订立的前提,而要约邀请则并非必要条件。
商家作出假一赔十的宣传,究竟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呢?商家往往认为其作出假一赔十的标记标示,并非自己的承诺,而是对自己商品所做的商业广告,目的在于吸引顾客购买,因此,其作出的假一赔十属于要约邀请,不能成为买卖合同的合同内容。从表面上看,假一赔十确实具有商业广告的性质,属于要约邀请。但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三条第二款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的规定,假一赔十是否符合要约条件就成为了关键。假一赔十有明确的如果商品出现假冒,则商家赔偿十倍价款意思,已经具备就违约责任承担的要约,客户据此购买商品属于对此要约的承诺,假一赔十属于合同内容。同时,很多商家往往是以此口号吸引顾客,理应认定该对商家不利于自身的承诺,属于买卖合同的一部分。
二、《食品安全法》对假一赔十的相关规定。
假一赔十的说法最早流传于民间,《食品安全法》将假一赔十引入立法。《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据此,在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消费者可以提起额外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但通过以往判例看,经营者必须符合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个条件,才会得到法院支持,消费者需要对明知这个事实进行证明,能否证明,成为能否得到支持的关键。
尽管如此,《食品安全法》通过具有惩罚性质的十倍赔偿的规定,使因食品安全造成的侵权责任补偿损害的功能得以实现,更拓展了通过进行惩罚性赔偿,预防和制裁不法行为的价值追求。但作为本文案例中的珠宝首饰类商品,由于其性质上区别于食品,能否采用假一赔十惩罚性赔偿,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三、从《民法典》及相关解释看假一赔十的约定。
从民法角度看,假一赔十更像是商家对违约责任的承诺,《民法典》及相关解释支持假一赔十作为违约金条款。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明确买卖合同因违约而解除后,守约方主张继续适用违约金条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且《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可见,当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适当减少。因此,在实际的纠纷中,具体的违约赔偿额还要看买受人实际损失的大小。作为购买珠宝首饰的消费者,其买到假货,不管是换货还是退货,实际损失的确定是违约金赔偿额的关键,这对其并不利,因为一般珠宝首饰消费者并不会因买到假货而产生高额的实际损失。因此,以《民法典》及相关解释作为法律依据请求违约赔偿并不是最佳方案。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区别于《食品安全法》,对商家出售一般商品存在假冒伪劣时的赔偿作了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一款明确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珠宝首饰的商家出售假货,如果其行为本身存在欺诈,这种情况下,买家可以获得额外一倍货款的赔偿,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将商家举报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家将面临高额罚款。但同样,对商家存在欺诈的事实如何进行举证证明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消费者在实际中很难掌握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商家存在欺诈,这比《食品安全法》中证明明知的难度更大。且此种情形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支持假一赔三,并不支持假一赔十。
结语
考虑到每个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当事人的诉请等不可能完全一致,法院很难做到统一的判罚,导致每个案件的结果并不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讲,如何结合现有证据提出符合请求权基础要件的诉讼请求,将决定案件的走向。本文案例中,一审法院尽管支持了合同约定的十倍赔偿,但法院的说理非常简单,其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六条(现为《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条)作为裁判依据,更多可能是法官为了自己的心证而作出的选择。
实际上,在遇到商家作出假一赔十承诺时,购买珠宝首饰的消费者,不妨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二款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内容。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设的特别法,适用该法的上述条款可以避开作为一般法的《民法典》关于合同违约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作为受害人,请求商家履行买卖合同中关于假一赔十的承诺,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一、实体店销售打假如何取证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实体店打假的,最为直接的取取证方式就是购买假冒的产品,要求经营者开具发票或者销售单据,然后对商品进行鉴定,出具鉴定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
【案例】 案例一:2009年1月19日晚,家住朝阳区的孙女士到北京某大超市购物,挑选了一箱牛奶后,顺手又拿了一个电子表放到衣兜里。不料在结账时,门口的报警器响了起来。超市两名保安人员遂认定她偷了东西,要对她进行搜身。孙女士拒不同意,但还是被...
《消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误区二:所有购买商品都可投诉 两种情况下,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一种是超过保修期的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有约定或者经营者向消费者作出承诺的,约定或者承诺的内容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严于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按照约定或者承诺履行;约定或者承诺的内容不...
一、消费者具有哪些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9项权利: 1.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3.选择权:...
什么是消费者投诉误区 误区一:所有消费都可投诉 《消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误区二:所有购买商品都可投诉 两种情况下,购买的商品出现问...
商家微信承诺假一赔百可以起诉吗?商家承诺假一赔万有效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通过网络购物。然而,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商品质量不符合预期、虚假宣传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消费...
代购店收百万未发货是否是诈骗涉事的店铺在成都开设了实体店,并且建立了一个近2000人的大群,很多人交钱后收不到代购的衣服,感觉受骗的人建立了维权群,初步统计涉及的金额超过百万元。目前对于该店的经营者是否涉及诈骗,还要进一步调查才能确定,如果...
假一赔三是消费法权益法的规定。消费者遭遇消费欺诈在维权过程中可以提出。如:双方协商、向消协投诉、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等。 相关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
针对网络消费中常见、多发的争议,最高人民法院颁发了《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为消费者网络消费提供了维权依据。 我们结合网络消费纠纷规定为您精心准备了一份网购维权指南。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