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公司上班,员工被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我的存款

2023-07-14 13:20发布

2019年,在公司上班,员工被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我的存款金额不到500万。 2023年7月立案,还没判决 想咨询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条回答
闫寒
1楼-- · 2023-07-14 13:20
您好,会被判刑。等着法院通知您

相关知识

    非法集资20员工被判刑(非法集资刑期)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11 00:19

    是否被判刑要看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结果,如果证据补充完整后有可能会被提起公诉,是否要退提成是看该笔收入是否被认定为违法所得。 一般可能按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从犯予以定罪处罚。但是可以请律师尽量争取无罪辩护。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以案说法:高额回报?!小心非法集资陷阱!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7:19

    成立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宣传虚假的银行承兑汇票投资项目,签订《合伙协议》约定购买合伙份额、期限、预期收益率……近日,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为投资者敲响警钟。2014年12月,...

    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来源:其它 时间:2021-11-28 10:55

    01个人借款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案例一:被告人王某某于2008年至2013年期间,以投资陶土生意为名,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向社会公众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并支付高息(月息2%)吸收朱某某、闫某某等十余人资金,登记吸收资金数额达390.9万元。 ...

    非法集资犯罪规范总整理(2019.12.2更新)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7-12 11:43

    来源:《刑法规范总整理》、悄悄法律人【现行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

    借贷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4-20 11:25

    案情2013年9月11日,胡某向孙某出具载明借款金额为100000元的借条一张,并约定还款期限。2013年11月11日,胡某向孙某出具载明借款金额为157500元的借条一张,并约定还款期限。2013年11月20日,胡某偿还孙某8000元。2...

    公司内部集资违法吗?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10-24 14:06

    今年公司业绩不好,公司通知我们办公室向员工集资用于生产经营,有同事说这是违法的,是非法集资。请问公司内部集资违法吗? 首先,从刑法的角度来说,企业向单位员工的内部集资一般不会涉嫌犯罪。但是,如果贵公司在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与把握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9:51

    一、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要件的认定作者:刘为波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来源: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之刑事卷(上)非法占有目的是成立集资诈骗罪的法定要件,是区分集资诈骗罪与其他非法集资犯罪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集资诈骗罪司法认定当中的难点。为此...

    非法集资员工怎么才算不知情(非法集资员工不知情可以起诉公司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2:25

    非法集资负责人怎么算不知情,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负责人本人主观上是否知情,是否有实际参与到非法集资活动中来,以及办案机关掌握了什么证据,掌握到什么程度等。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

    大学毕业生求职需要认清的刑事法律风险一二三事

    来源:刑事辩护 时间:2022-06-17 16:53

    毕业们求职、找工作务必理性谨慎而行。 转眼又是一年毕业季,高校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和职业理想,辗转于各大校园招聘现场,忙着投简历找工作。然而近年来的一些案例提醒着广大同学们,求职、找工作一定要谨慎...

    利用职务之便盗用财务是不是构成经济犯罪

    来源:经济纠纷 时间:2021-08-26 09:06

    法律咨询: 您好,如果公司说当事人有利用职务之便盗用公司财务高达15万元,但是当时人也没有盗取那么多,大概是1万元左右,请问情况当事人该如何处理? 律师解答: 您好,公司说这么多,公司要举证,当事人不用证明自己盗用了多少。 相关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