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本人是北京某公司一家单位正式员工,把公司活都干完了,

2023-06-06 08:35发布

北京市,本人是北京某公司一家单位正式员工,把公司活都干完了,公司没有项目,让我回家,发基本工资,请问公司这么干是否合法,我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条回答
徐惠妃
1楼-- · 2023-06-06 08:56
你好,可以劳动仲裁,可点击我头像电话或一对一咨询,为您提供详细法律服务方案

相关知识

    案例 | 北京高院发布劳动纠纷十大案例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2-01-16 14:13

      案例一:用人单位以签订其他协议方式掩盖劳动关系仍需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  【基本案情】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某培训学校安排员工柳某至长征宾馆从事停车场管理员工作,工作地点在室外,月工资2550元。某培训学校未与柳某签...

    离职除了工资,这些钱也是你的,记得拿完再走人!

    来源:其它 时间:2021-11-23 08:15

    辞职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看着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辞职可以有千万种理由但是离开公司不只是简单的卷铺盖走人有些钱不拿白不拿!!不拿可就亏大了!!!......在多种情况下离职,用人单位必须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如果单位拒不支付,你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

    员工泡病假,高院:构成旷工!快来学习公司怎么做的...

    来源:公司法 时间:2022-04-01 17:27

    2008年8月张小丫入职北京某公司,劳动合同约定,乙方(张小丫)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甲方(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违纪处理规定》载明严重违反企业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的(包括连续三天旷工或一年内累计旷工六天)的,解除...

    单位接收证明格式,单位接收证明怎么写

    来源:债权债务 时间:2022-06-16 12:52

    单位接收证明模板格式 单位接收证明模板格式为:姓名:身份证号:通讯地址:咨询电话:常住人口数:本市户籍人口数:家庭所在地或常住人口所在区等级在哪?温馨提示1、姓名不用格式化,另输入2、身份证号:即户口本号3、咨询电话:即咨询办理时...

    解聘员工需谨慎,一着不慎赔双倍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6-09 11:26

    工作不积极、不服从公司管理、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像这样的员工能开除吗?任何一家企业的老板都会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或者曾经开除过让人头疼不已的员工,然而这样做真的是合法有据的吗?海淀法院劳动争议庭的法官结合审判实践,对于解聘这件事进行讲解,以案说...

    参加部门聚餐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工伤吗?

    来源:交通事故 时间:2021-12-27 11:50

    公司各部门内部或者员工个人之间的聚会活动开始增多。部门内部为了联络各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工作经验、适当放松身心,下班后组织员工聚餐犒劳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员工各自回家,那么回家途中员工发生交通事故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呢?【案情回放】张嘉为北...

    没签合同公司赔了6万,老板:HR失职应赔钱,法院:这锅HR不用背!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1-11-17 08:35

    导语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赔了数万元,转过头,公司老板就要人事赔偿这笔费用,法院驳回了公司的请求。案情介绍杨某是北京一家公司的人事专员,在编制上隶属于该公司总部人事部。公司安排他管理该公司下属客服中心的人事工作,由于他是这里的唯一一位负...

    安排工作的指令内容和程序应通过合理方式作出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6 17:16

     案情简介:万某与某通信公司于2008年5月12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2年5月16日,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告知万某其直线经理变更为张某,该份邮件的发件人为该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万某以该调整违反劳动合同为由表示拒绝接受。2012年8月...

    劳动合同纠纷如何避免(劳务合同纠纷怎么处理)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20:45

    (1)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劳动法律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致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劳动法问题束手无策。   (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应用国家或地方性劳动政策法规,不知怎样在不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依法对员工进行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生...

    劳动合同纠纷如何预防(劳动合同纠纷最有效的处理)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26 19:33

    (1)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劳动法律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致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劳动法问题束手无策。   (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应用国家或地方性劳动政策法规,不知怎样在不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依法对员工进行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