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月中和另外2个人签了一个
合伙协议,搞培训的。合同甲方是谢某,我是乙方,另一个人是丙方陈某。合同标的是一个培训机构。共投资70万。这个培训机构在我们签合同前已经注册登记了并营业了,按合同我主要是从甲方手中购入30%的股份。后来我们准备去做股权变更时发现甲方并不是股东也不是法人代表,该机构的股东是该机构营业执照的法人代表段某和我们签合同的丙方陈某,法人代表和合同甲方的关系是男女朋友关系(不能确定是不是夫妻关系)。合同规定甲方收到乙方(即我)的股金后3天内安排进行工商登记变更,但直到现在已过2个月股权变更还没做。现在合作和当初签合同时了解的请款变化很大,我这边不想继续合作,想以甲方既不是培训机构的股东也不是法人代表为由诉所签合同无效要求甲方全额退回我的股金,不知法律上是否100%支持。合同甲乙丙三方都签了名并盖了培训机构的公章,法人代表段某也在合同上按了手印。合同中没有约定上述所说现象的违约处理方案,同时规定签字后三年内任何一方不得退出合作。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相关知识
确认合同有效的起诉书(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有效起诉状)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1:38协议只要写清楚了,不必法院再行确认就是有效的,如果你怕协议又漏洞,花点钱找个律师看看也可以。如果一方违反协议,再去法院起诉即可。 如果你们不放心,那么再走一遍法律程序,就是一方去起诉另一方,法院受理以后双方直接要求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即可。但...
可以提起诉讼确认合同有效吗(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有效)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2-28 12:51合同解除权有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的,法院应当判决解除合同,否则法院可判决继续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第九十三条 【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
判决确认合同合法有效(判决确认合同合法有效)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09 12:24朋友好!法院在判决案子时,有一审二审,只要不是终审且在上诉期内的,都可以上诉。所以只要有足够的证据是能够打赢官司的。祝好!
未生效合同法院可以确认有效吗(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只属于人民法院)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1-01 20:25合同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它不具备生效合同的效力,也就是说一方无法请求对方履行。但它已经成立,又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种法律保护的内容就是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只具有所谓的形式拘束力。在未生效合同所欠缺的生效要件得以完备后,未生效合同将...
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由谁决定
来源:劳动工伤 时间:2021-08-31 12:50劳动合同有没有效由谁决定?由内容决定。 实践中,对劳动合同效力的确认,应当由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 所谓的确认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具体...
委托合同纠纷如何确定管辖法院(确认合同有效纠纷管辖法院)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26 22: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协议里为约定法院的可以起诉吗(可以不在约定法院起诉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1:06首先,是可以提起确认合同有效的诉讼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合同纠纷的诉讼请求主要有三类:第一种是要求对方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法院在审理时肯定首先必须审查的是该合同是否有效,该部分一般都会在判决书中法院认定部分确认该合同是否有效。第二种是...
合同纠纷被告如何认定(确认合同有效纠纷)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26 19:28原告和被告都是合同诉讼的当事人,是最基本的诉讼主体,诉讼当事人的特征在其身上有最充分的体现。原告和被告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与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而参加诉讼,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约束。 合同诉讼中原告,是指认为自己的民...
合同纠纷诉讼有效期过了怎么办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15:55通常诉讼时效为2年,因此如果有合同纠纷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对方当事人庭审时提出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成立时,人民法院有可能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66265判...
当事人就诉讼所涉合同、往来函件中明确约定的送达地址承担有效送达的法律后果
来源:合同事务 时间:2022-04-20 13:56[示范点] 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的合同或往来函件中明确约定送达地址的,人民法院不能或无法要求其确认送达地址的,可以此约定地址为送达地址。采取邮寄送达方式的,当事人或有权签收人拒绝签收导致法律文书未被接收的,依法产生送达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