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天产假休完,在哺乳期,是否每天有一小时的哺乳时间。今年

2023-06-06 05:04发布

158天产假休完,在哺乳期,是否每天有一小时的哺乳时间。今年11月底休完产假,是否影响明年的年假。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条回答
秦罗敷
1楼-- · 2023-06-06 05:49
可以享受年休假,产假和年休假不冲突

相关知识

    济南关于女职工产假的法律法规(山东省济南市产假法律法规怎么规定的)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04:33

    1.山东省济南市产假法律法规怎么规定的 产假最多休158天,其中国家规定产假98天,符合地方规定的增加产假60天。法律规定:《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

    劳动法对于产假规定是多少天(女职工哺乳期的相关保护规定)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28 12:16

    一、劳动法对于产假规定是多少天?《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

    三期女工享有哪些假期?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02 11: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相关规定,假期分为婚假、产假、年休假、病假、事假、法定假、哺乳假、探亲假等25类待遇,今天为大家分享五个假期规定。 产假 产假的天数是:...

    女子产假公司解散(女员工休完产假辞职)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2-19 01:23

    觉得当面和领导提出辞职不好意思,百或者怕自己言辞不妥,建议可以发邮件申请。从技术角度来说,电子邮件相当于是书面申请,比口头的无凭无据要好的多;从叙述角度来讲,也利于你谨慎措辞,把申请写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辞职不是叛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内...

    三期女职工最常见的18个注意事项!

    来源:其它 时间:2022-04-20 13:54

      三期是女员工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合称,这个称谓不怎么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简称。虽然法律明文规定了对三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条款,但是,实践中针对三期内女职工工资待遇、生育待遇、加班安排、劳动合同解除等问题,由于用人单位处理不当,损害了女职...

    国家规定的公假有几天(产假、哺乳假)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2-28 09:03

    在上班期间不能随意请假,这几乎是每家公司都会有的规定。而有特殊情况,如生病了,那还是可以申请的,只是,财务会计算并扣除部分工资,但如果是过节、过年等,公司都会按照规定进行排休或者调休,且属于带薪休假,这种假期我们称之为公假。那么,国家规定的...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00:20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 一、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范围: 1.矿山井下作业;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3.每小时负重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 二、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劳动范围:? 1.冷水作业...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是根据女职工劳动最光荣)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1-10 20:29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 一、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范围: 1.矿山井下作业;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3.每小时负重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 二、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劳动范围:? 1.冷水作业...

    员工生育二胎产假有多久(必须享受的假)

    来源:其它 时间:2023-03-20 15:13

    一、员工生育二胎产假有多久?《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

    与女职工有关的法律法规(关于女职工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来源:其它 时间:2021-08-29 18:30

    1.关于女职工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女职工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如下: 第一条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健康,制定本规定。[1]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