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意思表示有效吗?

2023-06-06 14:19发布

房子是外公的,外公过世后由外婆及三个子女共有。后来三名子女均在外居住,只有外婆一人住老房子。外婆在世时曾多次说过,房子归三个子女,儿女都一样。这个算口头意思表示还是算口头遗嘱?是否有效?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3条回答
胡家豪
1楼-- · 2023-06-06 14:39
需要证据
胡家豪
2楼-- · 2023-06-06 14:41
有效的
张圆圆
3楼-- · 2023-06-06 14:49
这个是需要看是否有证据证明的啊!

相关知识

    口头协议的入股有效吗

    来源:行政诉讼 时间:2022-04-20 22:50

    口头协议的入股有效吗法律规定,订立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方式,也可以是口头合同。而口头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也同样是有效的。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要采用书面协议的方式,比如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房屋销售合同等,如果这类合同采取口头...

    世界杯口头上约定的赌博需要兑现吗?

    来源:其它 时间:2022-11-24 11:00

    最近世界杯,张三和几个同学打赌各球队的输赢,梅西带领阿根廷世界杯首秀对战沙特。 张三室友和张三打赌说阿根廷肯定获胜,否则他就将他新买的苹果14送给张三,这个事情张三们宿舍几个同学都听见了,结果阿根廷队1:...

    书信可以被继承吗(书信会被完全取代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4-20 21:14

    只要符合遗嘱的条件,是可以作为遗嘱的。 遗嘱有效的实质要件如下: 一、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遗嘱为民事行为,设立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依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

    遗嘱的形式对遗嘱法律效力的影响

    来源:婚姻家庭 时间:2022-04-20 00:53

    遗嘱的形式对遗嘱法律效力的影响 一、没有注明年、月、日的遗嘱的效力 依《继承法》第17条规定,自书遗嘱、代书遗嘱要注明立遗嘱的时间,即年、月、日。有的自书遗嘱或代书遗嘱中并未注明立遗嘱的年、月、日。此种遗嘱可否有效呢?对此,实务中有不同的...

    关于逾期接受-关于逾期接受的规定,下列正确的是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9-28 11:03

    《公约》第21条规定过期的接受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仍具有效力: (1)如果发盘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此种意思通知受盘人; (2)如果载有逾期接受的信件或其他书面文件表明,它在传递正常的情况下是能够及时送达发盘人的,那么这项逾期接受仍具有...

    口头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来源:其它 时间:2022-11-23 14:08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订立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方式,也可以是口头。但是口头协议常常会出现发生纠纷时,口说无凭、举证困难的争议情况。那么,口头协议怎样才...

    信用卡协商口头协议有效吗(信用卡协商口头协议)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3-03-20 19:48

    需及时拨打电话咨询银行的客服人员,主动与银行协商还款,表明自己的还款意愿,阐述无力还款的原因,等待银行审批。如果银行不接受协商还款,欠款人只能将欠款一次性还清。很多人信用卡逾期之后,都比较苦恼,尤其是银行方面强制要求全额还款的时候,很多还款...

    放弃继承的表示怎么做(扬弃继承是什么意思)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1-12-12 06:50

    现实问题 罗某和毕某是对退休夫妻,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国外定居,两位老人随女儿生活。数年后,罗某去世,在国外的儿子电话表示不能回来料理罗某的后事,也不继承罗某的财产。那么,罗某儿子这样的表示具有法律效力吗?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 律师解答...

    逾期承诺与新要约 逾期送达要约人的承诺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12-21 17:11

    是,延迟承诺为新要约。 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八条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第二十九条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

    关于承诺书的法律效力(承诺书在法律上有效吗)

    来源:精选知识 时间:2022-03-16 14:06

    承诺书本身具有法律效力。  有法律效力承诺书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